眼镜的问世、隐形眼镜的出现、激光手术的发明、以ICL 为代表的眼内晶体手术的诞生分别为人类进行屈光矫正的四个阶段。后两种手段都基于精密的眼科手术,前者做减法,主要是去除、削减部分角膜,以矫正屈光,但会对珍贵角膜造成部分损伤;后者是将个性化定制的人工晶体植入到人眼的后房,不去除、不切除角膜,可以将人工晶体性放入眼内。同为矫正手术,激光手术主要手术的是轻度、中度近视患者,而高度近视患者,ICL 是目前佳方案。
好消息总是比坏消息跑得快。去年,台湾LASIK(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)名医蔡瑞芳宣布“封刀”,一时间,引起国内媒体对激光手术稳妥性和后遗症的大讨论。今年2月,LASIK的发明人Gholam A.Peyman获得美国高科技奖“国家技术和创新奖”,在白宫接受了奥巴马总统颁奖。而关于这条科技界对激光矫正视力手术的肯定的消息,却鲜有媒体报道。
这是视觉污染、光污染大行其道的年代,也是眼睛受侵害的年代。互联网、智能手机和各类电子产品每向前进三步,人类的眼睛就向后倒退一步。中国一直是近视大国,近视人数居世界。2011年,教育部网站发布一则健康数据,中国学生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。小学生、初中生、高中生和大学生的比例分别为40.89%、67.33%、79.20%和84.72%。“
整个欧洲近视率占总人口2 0 -30%,而中国都市的近视率已达70-80%。高度近视率占欧洲近视人群5-6%,而中国为30%。部分由于先天基因,部分由于用眼过度,造成中国人的近视率居高不下。” 德视佳眼科诊所集团(EuroEyes)创始人,、屈光手术界的权威之一 约根森博士(Dr. Jorn Slot Jorgensen)说。年初,他进驻上海,在中国开办了一家德国眼科诊所。
如何手术近视或,一直是医学界和大众高度关注的话题。简单来说,目前屈光矫正有四种方法:戴眼镜,戴隐形眼镜,激光近视手术,以及眼内晶体植入手术。这四种方法,可以分为加减法两类:戴眼镜或隐形眼镜、眼内晶体手术都是给眼睛做加法,在保护角膜同时,在眼睛的外部、眼表和眼内戴上不同材料的镜片;减法,即激光手术以PRK、LASIK为主流,主要是需要去除、削减部分角膜,以矫正屈光。由于对珍贵角膜的部分损伤,造成媒体和患者对激光手术的担忧。
眼镜的问世、隐形眼镜的出现、激光手术的发明、以ICL为代表的眼内晶体手术的诞生,分别为人类进行屈光矫正的四个阶段。而每一个阶段都与某一种发明或材料的发现密不可分,同时也为未来的屈光矫正指明了可能的方向。